中高考健康全功略:心理VS饮食VS生理

日期:2012-05-16  来源:陕西新东方烹饪学校

1个多月以后,初三高三学生将参加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高考。在这两个时期,如何让孩子平稳、健康的度过?家长又怎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看看他们有什么诀窍,让孩子和家长合理度过非常时期。

心理篇:放松心态 轻松迎考

18岁的小玉是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因为家庭贫困,父母还要负担3个女儿的学费。所以小玉勤奋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中考前,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在她看来,只有考上重点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份好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屡次考试受挫使得她的思想压力越来越重,失眠等中考综合征逐一暴露,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失语症状。

每年的中考都关系着考生的前途命运,使得考生和家长面临巨大压力。心理专家指出,在大考前夕,考生容易出现焦急、怨恨、绝望等心理变化,严重影响考试复习和临场发挥,此时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校副院长、心理学专家孔军辉教授告诉《市场报》记者,自尊心和进取心都很强的青少年会有很高的自我要求,激烈的竞争又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因为学习压力而走入心理困境,像小玉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在大考前,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紧张和焦虑,尤其是那些先报志愿省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会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会担心自己报什么样的学校,期望值和自己成绩之间的悬殊会给这些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时,家长好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志愿的选择,在给孩子建议的基础上也要遵从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且告诉孩子,所选择专业以后的就业范围,这在无形中会缓解孩子盲目选择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孔军辉教授给记者分析,大考前学生的焦虑症有很多种表现,比如在课本上画叉子、煲电话、失眠、吃饭不好、咬手指头等。其实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考出好的成绩。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压力,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帮他们减压和疏导才是应该做的。在考试前,学生整天在家里看书,家长应该每天带孩子出去活动一下或者共同看一个小时的电影;或者让孩子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孩子主动跟家长或者同学谈起中考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倾听对象或者从侧面捕捉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和想法……这些对舒缓学生压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者注意到,在初三高三的班级中都会设立倒计时牌:距离中考还有几天。孔军辉教授表示,尤其是到后这半个月,这样的字眼,对于一些心理脆弱、调节能力差的考生会造成一定的刺激。所以家长在这后的阶段,就不要再谈论很敏感的话题,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且要培养孩子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客观对待一模和二模的成绩。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学生终的考试结果都不会与这两次成绩相差太大,所以在这后一个月里,要静下心,不要过分的紧张,要以巩固知识的休闲学习方式为主,没有必要再熬夜,正常的作息时间。

饮食篇:大考前该怎么吃

王珏(化名)一进入初三,只要从学校回来就喊“饿”。妈妈一想,中考是大事,这段时间,他要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吧。这下子不得了,只要有鸡鸭鱼肉,他不吃米饭都成。所以王珏胖了很多,而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壮”。而且自从上了初三之后,就不再爱吃水果、蔬菜,口腔溃疡,背书的时候老嚷嚷嘴里疼。

备考期的孩子正处在学习负担重、用脑过度的特殊阶段,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都超过成年人。但是营养专家提醒家长,大考期间考生的营养总体上应注意平衡饮食,不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营养品对孩子就是有效的。殊不知,用心良苦,有时候却起到反作用。所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家长应根据膳食均衡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