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培养符合产业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应用人才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以支撑发展现代产业为目标。
培养符合产业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应用人才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以支撑发展现代产业为目标。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随着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宏观经济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表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部将在今年发布关于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以及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职业教育园区融合等的一系列文件。
传统教育与市场的落差
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均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其对人才的需求跟以往传统学科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过去我国传统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通过大量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培养研发机器设备的“研究者”,长期忽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在企业缺的就是合格的标准操作人员。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看,人才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瓶颈,我们公司今年就有将近2000人的缺口,其实我们需要的还是应用型人才。”51BPO集团副总经理郭艳刚道出了大多数企业的心声。
统计资料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以30%-4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随之将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但目前市场上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凤毛麟角,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实际上,这对高校就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在高校的学习,毕业以后就能够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能直接生产上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鲍泓教授表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定位和传统,包括师资理念和师资的培养还无法从容应对市场的需求,但教育部门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要为这种转变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要适应产业升级需要
当前新兴产业正呈现出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科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应该如何按照中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晋峰表示,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未来应该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的办学机制,搭建高校、企业与政府部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事实上,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从兴起到目前的繁荣,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积累的经验还不丰富。“21世纪需要的是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需要知识和技术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既有知识又有技能的高水平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中科院院士李京文表示。
政产学研合作探索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到底如何转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能否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这是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鲁昕表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才是科学的解决之道。
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要途径,高校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就是其中的先行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黄先开教授表示,关键在于改变高校和企业合作点对点式为主的传统模式,想方设法促进高校和企业集团进行合作。北京联合大学的这一办学机制被业内形象地概括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校创造性地提出“教学办公室”理念,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打造出一个基于人力资源的培训、行业研究以及标准制定,以师资培训和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政校企三方共建的实训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所有资源都向企业开放,并由政府提供支持。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化的教育,不应该是割裂的、断层的。职业教育要系统地培养人才。”权威专家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应该针对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人才,分别制定规划,有步骤地加强培养。在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培养模式,并制定、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中国质量标准。